三年前,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税收经济分析处作为浙江税务一个全新的内设机构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三年间,其深耕大数据分析,透过税收视角见证浙江建设“重要窗口”的别样精彩,努力使税收经济分析在国家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链式”管理锻造“高精尖”团队
浙江省级税务局设置税收经济分析处,旨在从税收角度开展经济运行分析,深度服务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和社会管理。但从现实出发,市县两级税务局并未设立独立的税收经济分析部门,使得高层次分析人才十分短缺。
浙江是经济强省,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特征明显,这对税收经济分析工作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何坚持系统思维,既集成服务省级决策,又精细服务市县两级发展?如何破题“省级单打独斗”“基层不精不专”,既做强省级,又做活基层,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人才队伍?
“党建+”的人才培育模式是浙江省税务部门进行的有益探索。
“组建‘税眼看发展’党员工作室,畅通省市县三级税收经济分析工作管理的红色链条,以‘一平台、一链条’实现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一体推进。”国家税务总局浙江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张红阳介绍,依托党员工作室“纵向”可实现高端分析人才在省级层面的“集成”,“横向”可实现跨部门、跨业务、跨地区的“灵活组合”。
据了解,浙江省税务局“税眼看发展”税收经济分析党员工作室是全国税务系统唯一一家税收经济分析条线的党员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有党建导师2名、专业导师4名、核心成员12名、青年成员10余名,其中全国税务领军人才6名。
“导师从政治上、业务上进行全面指导,核心成员和青年成员在干中学、学中干,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帮助年轻同志迅速成长,构建全省分析专业人才的梯次培养链。”全国税务领军人才、浙江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副处长、“税眼看发展”党员工作室领衔人何静介绍。
让“人力”更活、“算力”更准
如果说传统模式是实现了人力和数据的“物理整合”,那么“党建+业务”的“整体智治”,则让“人”和“数”的活力更加充分激发。
“以党建链条打通关键环节,推动建立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跨业务的合作机制,实现人和数的高度共享。”张红阳介绍,依托“税眼看发展”党员工作室这一平台,浙江税务部门还打通了与发改、经信、统计、商务等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初步构建了“大分析”格局。
经过多年探索,如今浙江已建立一套涵盖开票销售、经营效益、创业创新、投资、消费、出口等8大类114项的税收经济分析指标体系,定期加工数据,常态化监测分析经济运行,实现找指标、理指标、管指标、用指标“四步走”的动态循环。
“数力”更活,“算力”更强。以数字化转型为改革突破口,“税眼看发展”党员工作室还研发升级“数展通”可视化数据查询平台,实现了登记、申报、征收、优惠、发票、进出口、社保7大类基础数据项集成展示、集成应用。
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拳头产品
税收大数据具有时效性强、覆盖面广、颗粒度细的优势,记载着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状况,能够较为迅速、全面、准确、客观地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主动服务大局,当好经济发展的参谋助手。去年以来,浙江省税务部门聚焦“抗疫情、促发展”的不同阶段,充分运用增值税发票等数据,多视角、多维度开展复工复产复销和经济运行分析。其中,“小微企业销售恢复率”“住宿业销售恢复率”“住宿餐饮业销售恢复率”3项指标纳入浙江省“精密智控指数”,“复开发票率”和“销售恢复率”2项指标助力政府对小微企业实现精准帮扶。
以税收数据“小窗口”展示浙江蝶变“大窗口”,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贡献“税收智慧”。今年以来,浙江省税务部门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杭甬协同发展、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提升等中央和浙江省委重大战略部署及时开展专题调研,相关做法和成果得到了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
“自今年3月底成立以来,工作室已向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报送税收经济分析报告7篇,其中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4篇,充分体现了税收大数据服务宏观决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效。”全国税务领军人才、“税眼看发展”党员工作室专业导师刘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