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等关键领域,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既为经营主体和居民带来了减税红利,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9.9万亿元,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到10.5万亿元,年均新增减税降费超2万亿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为企业注入发展动能,但也成了不法分子眼中觊觎的“唐僧肉”,他们试图通过各种手段骗享国家政策红利。8月26日,国家税务总局再次曝光公布了4起骗享税费优惠的违法案件。此次公布的案件除前期已公布的骗享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研发费加计扣除等类型外,还曝光了骗享涉农税费优惠、拆分收入骗享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等案件,再次传递出税务部门在持续优化税费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常态化依法查处各类违规享用、恶意骗享的鲜明信号,维护公平竞争的税收秩序。
利剑高悬 公平竞争秩序不容侵蚀
“骗享税费优惠的行为,绝非是对政策的‘灵活运用’,而是精心设计的税收欺诈。短期内看似为个别主体‘减负’,实则通过侵蚀国家税基,滥用国家让渡的财政资源,将公共福祉非法私有化,直接导致国家税款流失,是对市场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双重戕害。”四川大学经济学院邓菊秋教授认为。
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院长王晓洁表示,短视的“得利”实为饮鸩止渴,依赖骗税获得的“利润”并非真实市场竞争力体现。企业将资源用于造假而非提升产品、技术或管理,长期必然导致核心竞争力空心化。另外,当诚信纳税者被迫与将应缴的税收成本外部化的违法者“同台竞技”,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市场创新的活水必将日渐枯竭,健康发展的根基也会被动摇。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累计查处骗取和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案件2.18万起,查补税款269亿元。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对骗享行为必须利剑高悬、重拳出击。这不仅是挽回国家税款的需要,更是捍卫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必然要求。
诚信纳税 合规享受税费优惠才能行稳致远
当前,在税收法治环境持续优化、监管手段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依法合规经营已从外在监管要求,内化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
“合规享受税费优惠政策,能有效降低合规经营主体的税费成本,激发创新活力,扩大投资和就业,最终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反之,任何侥幸心理都将付出沉重代价。”闽江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邱强指出。
邱强指出,将合规要求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公司治理和日常运营之中,主动拥抱合规,积极构建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是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构筑核心竞争力、赢得可持续未来的必由之路与战略目标。
据统计,“十四五”以来,税务部门共依法查处违法纳税人6.21万户,持续曝光各类典型涉税案件超1500起。贵州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教授楚文海指出,面对税收违法行为,税务部门既有严肃查处的决心,又有运用税收大数据精准监管的技术和手段,在逐步精准的税务监管之下,任何骗享税费、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终将难以遁形,必然受到法律严惩。
精准优化 规范优惠政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全面落实税收法定原则,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支持机制。”税收优惠政策并非一成不变,应精准适配国家战略与经济发展阶段。对政策进行规范和优化,是提升宏观调控精准性,确保资源高效配置,助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步。
邓菊秋指出,税收政策的优化调整核心逻辑在于提升政策“精准滴灌”的能力。目的是集中财政资源,确保政策红利能更精准、更高效地直达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具有创新活力、能够产生积极社会效益的守法经营主体。这要求未来的政策设计更加注重靶向性、操作性和评估反馈机制。
王晓洁认为,政策体系的持续演进,也对经营主体的适应能力和前瞻性思维提出了更高要求,引导企业发展苦练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精准施策与合规经营同频共振,税惠红利方能持续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