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发布>各地动态

时间:2025-09-19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 访问量:1
【字体: 打印

黑龙江省作为矿产资源大省,矿区分布广、开采企业多,矿产资源开发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的同时,如何守护好这片黑土地的绿水青山?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以水土保持补偿费征管为突破口,创新建立“数据赋能、部门协同、靠前服务”的征管新模式,交出了一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答卷。

破题:摸清底数解征管难题

2021年水土保持补偿费划转税务部门征收后,黑龙江省税务局立即开展全省范围内的专项调研。调研发现,开采期水土保持补偿费涵盖了水保方案审批、基础费源信息传递、组织征收入库、欠费回收管理、退税申请办理、合规经营辅导等诸多环节,征管涉及水务、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不但链条长、技术专业性强,而且存在“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的监管盲区。“开采期费源信息难获取、开采量难核定、企业自主缴费率低且缺乏有效核查手段,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该局非税收入处处长坦言。要破题,就要先理清权责、摸清底数。为此,黑龙江省税务局牵头建立财政、自然资源、水务、税务多部门监管共治机制,厘清各环节责任分工,绘制全流程征管“作战图”,为精准监管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鉴于该费种有较强专业性,税务部门还不断深化与水务等其他部门的业务培训与交流,通过定期组织跨部门的业务培训活动,提升各方在水土保持补偿费监管工作中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有效减少因业务信息差异导致的工作衔接不畅问题。

攻坚:数据跑腿破治理壁垒

以数据深度融合与精准运用为核心,黑龙江省税务局创新运用“以数治费”理念,在全国首创依托自然资源部“矿业权人勘察开采信息公示系统”获取相关实时信息,跨部门进行征收匹配适应性交叉确认的模式,从源头成功破解了精准监管的数据壁垒。“过去我们要挨个企业走访核实开采量,现在系统可自动推送45户固体矿产资源动用单位实时开采数据,效率大幅提升。”省税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过对公示系统自采动用储量情况与已存在开采缴纳煤矿、金矿、钼矿等增值税、资源税的纳税人,开展“未缴开采期水土保持补偿费”数据多维度交叉比对,倒推应缴费场景,批量生成疑点清单。经比对分析,该方法的疑点准确率高达92%。黑河市某建筑石材企业负责人至今记得税务人员上门辅导的场景:“他们拿着系统导出的开采数据,一笔笔帮我们核算,最终补缴210万元。数据说话,我们心服口服。”2024年以来,通过数据治理已补缴费款超3000万元。

通过“信息采集、数据审核、疑点分析、情况反馈、费款征收”的闭环监管模式,2024年,税务部门共接收相关单位监管提示提醒信息11条,带动费款入库335万元,税务部门也实时将数据比对发现的企业“填报勘察开采信息不真实”情况回传自然资源、水务部门,提醒其进一步强化管理。矿业开采监管的闭环共治,大幅提升了各环节税费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增效:服务前置促绿色发展

在严格监管的同时,黑龙江省税务局更注重服务先行。听企业所呼,问企业所需,解企业所难,主动上门为重点费源企业解读水土保持补偿费相关政策。通过电子税务局精准推动相关政策提示、优惠政策解答、常见申报提醒等政策礼包,促进缴费人合规经营。

“多亏税务部门提前预警,让我们避免了大额罚款。”某铜业公司财务总监感慨道。原来,该企业水土保持设施未验收就投产,同时未缴纳开采期水土保持补偿费。税务部门组建专家团队点对点为企业解读相应政策,最终帮助企业完善手续并补缴2063万元费用,消除了涉费风险。这样的案例在黑龙江不胜枚举。黑龙江省税务局通过深入推广“一企一策”服务机制,以精细的靠前服务和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了缴费人纳税人的一致好评。“税务部门既当监督员又当服务员,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心与担当精神,让我们企业切身感受到营商环境的变化。”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依托创新智数赋能、强化部门协作、优化服务举措等多环节持续发力,切实做到划转非税项目既能接得住,又能管得好,更能服务佳。我局全力以开采期水土保持补偿费监管质效提升‘小切口’,服务好生态治理‘大文章’。”黑龙江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持续深化数据应用、完善措施创新、巩固治理成效,以创新征管为笔,助力黑土地绘就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为龙江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税务智慧。

责任编辑: 穆桂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