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新闻发布>各地动态

时间:2025-11-25 来源:国家税务总局云南省税务局 访问量:1
【字体: 打印

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合规经营已从企业生存的底线要求,升级为提升抗风险能力、赢得市场信任的核心竞争力。为将这一“软实力”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动力,云南省税务部门聚焦经营主体实际需求,通过健全信用激励机制、优化精准服务体系、强化法治宣传教育,系统性构建公平透明、规范有序的税收营商环境,为各类经营主体行稳致远注入强劲动力。

合规者享红利树牢诚信导向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企业合规水平的直观标尺。对经营主体而言,良好的纳税信用既是无形的“名片”,也是获取政策支持和金融资源的有形“硬通货”。

玉溪某农业有限公司专注于有机蔬菜种植,随着业务扩展,季节性资金需求大、缺乏有效抵押物的问题日益凸显。了解到企业需求后,当地税务部门基于其良好的信用记录,通过“银税互动”指导企业很快获得59.5万元信用贷款。“这笔钱来得太及时了!”张帆说道,“不仅保障了当季种植,更让我们坚信,诚信经营就是最好的资产。”

同样感受到守信价值的还有红河元阳某糖业有限公司,作为当地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凭借纳税信用A级的“金字招牌”,该企业享受到税务部门提供的“点对点”跟踪服务。“税务人员主动上门,精准辅导留抵退税政策要点。”财务负责人郑芝介绍,通过办税“优先通道”,企业顺利获得90多万元的退税款。“这笔退税款如同‘及时雨’,为我们投入的新生产线维护和原料采购提供了很大支持。”

助企业防风险夯实合规根基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其合规痛点与风险难点也各有不同。云南省税务部门摒弃“大水漫灌”,推行“精准滴灌”,将政策辅导与风险提示“送到点子上”,帮助企业既懂“能享什么”,更懂“如何合规享”。

云天化某连锁有限公司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当地税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发现企业“发票品目与实际业务不符”这一风险点后,立即启动“信用护航”机制,主动上门帮助企业进行修正,及时将企业涉税风险化解在萌芽阶段。

“我们一直坚持合规经营,没想到在具体政策理解上还是出了偏差。”财务负责人肖媛媛坦言。税务人员依托“信用+税务”服务模式,帮助企业全面梳理近三年取得的发票,详细讲解相关政策,指导规范操作,及时化解了潜在的信用风险。

明底线强意识培育法治基因

合规经营的核心是守住法治底线,但部分企业或因认知不足心存侥幸,或因理解偏差误踩红线,最终面临处罚、信用降级,甚至影响长远发展。为从源头解决问题,云南省税务部门创新方式,以“案例解读+法律宣讲+风险提示”组合出击,推动企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守法”。

在红河金平这片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热土上,特色农业与边境贸易蓬勃发展。当地税务部门发现,部分企业在快速成长中对税务合规重视不足。

为此,当地税务部门推出“法治课堂进企业”活动,精选本土案例,把法律条文转化成大家都听得懂的“大白话”。某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负责人钱玮说道:“税务干部讲解的虚开发票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不仅讲清后果,还详细分析法律风险点,这种警示教育比单纯说教更有震慑力。”

针对边境地区小微企业财务管理薄弱的特点,当地税务部门还特别推出“税务健康管理”服务,上门为企业梳理财务管理流程,标注合规红线。“税务人员送上的税务风险指南,就像给我们装上了‘法治导航’。”双团坡农林开发专业合作社财务负责人陈澜表示,“今年我们还享受到销售自产农产品减免增值税及附加10多万元,这些资金让我们能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合规体系。”

目前,在金水河口岸边民互市市场,“一站式”的合规辅导站整合了税务、海关、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资源,为边贸企业提供全链条合规指导。

责任编辑: 刘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