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二十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推动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入纪检监察各项业务,建设一体化工作平台。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以税务总局智慧监督平台上线应用为契机,积极探索将数字化技术融入纪检专责监督的有效路径,探索构建“平台应用、数据驱动、智能分析、及时预警”的数字化纪检体系,实现“四个转变”,以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落地见效,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税务实践行稳致远。

监督方式转变:从“事后查处”转变为“事前预防+事中防治”
二十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指出,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传统的纪检专责监督方式资源比较分散,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督滞后、难以做深做实等问题。数字化转型下的监督新模式,将为专责监督提供税收业务的全税费种、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的大数据基础,纪检部门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挖掘隐藏问题、预防潜在风险,为纵深推进税务系统正风肃纪反腐赋予创新动能,让违规违纪行为无处遁形。
围绕税收主责主业,聚焦重点领域风险,用好税费数据“富矿”,武汉市税务局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推动全市纪检部门和纪检干部在监督、执纪、问责过程中逐步树立数字理念,提升数字运用能力,赋能纪检工作取得新成效。2024年,全市“一案双查”案件中通过数据比对、指标建模等数字化手段挖掘问题线索并开展核查的数量高达59%。此外,武汉市税务系统依托湖北省税务局创新开发的“智税芯——重点风险事项一体化监督防控模块”(以下简称“智税芯”),探索完善四色管理功能,对重点风险事项监督防控中发现的潜在执法风险及廉政风险开展监督后,根据相关责任人、责任部门和责任单位的预警程度,由重到轻标记为“红橙黄绿”四色,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进行分级分类的预判和防范。同时,注重利用票检平台、央地信息协查系统等平台,加强外部数据沟通交流,通过与地方纪委监委、公安等合作,有效提升办案质效,监督方式数字化成效初步显现。
下一步,武汉市税务局将运用数字思维和数字化手段,推动监督关口前移,开展事前预防、源头治理。一是重点盯紧税费征管的事项、流程和岗责,盯紧调查巡查、风险管理和税务稽查等日常税收管理活动,盯紧智慧税务的数据基础和规则基础等,查找关键环节和核心点位,梳理其中隐含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形成纪检委员数字化责任清单,由纪检委员运用智慧税务各业务系统的监督模块进行日常职能监督,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又更好发挥专责监督对职能监督的撬动作用。二是及时收集各部门事前监督发现的问题或趋势性疑点数据,同时归集智慧监督和其他监督平台(如发票快速反应、内部控制监督平台等)发现的疑点数据,不断积累数据量,持续注重提高数据精准度,通过数据建模,以可视化图表“晒出”各单位风险趋势,助力各级党委及时全面掌握本单位潜在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进行科学决策部署,在事中阶段及时遏止或阻断,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最大程度防止风险的劣变和负面影响的外延,实现有效的事中防治。

监督方法转变:从“经验判断”转变为“数据建模+智能分析”
面对当前贪腐手段越来越翻新、方式越来越隐蔽、载体越来越数字化的新形势,要积极利用税务部门的数据优势,运用大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工具等手段,为税务系统纪检工作插上“智能的翅膀”。
金税三期系统聚集了税务部门管理的所有税费种生产数据,金税四期系统汇聚了纳税人端、税务人端、决策管理指挥端各系统产生的应用数据,各级政府的数字政务平台实现了各个政府部门间数据的有序、稳定共享,特别是近年来纪委监委大数据建设成效显著,为税务系统纪检工作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海量数据库,夯实了大数据应用、建模的基础。武汉市税务局依托“智税芯”开展问题线索的延伸发掘,探索构建出一系列数据模型,有效提升精准发现线索能力。例如,经过对某涉留抵退税违纪案例内在逻辑的分析研判后,我们研究设置了由“固定资产合计期末数”等风险指标组合的模型,能够精准扫描涉嫌骗取留抵退税的问题线索;在对小规模纳税人税费优惠政策落实的监督中,通过构建“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后短时间内注销”等风险指标,从819条涉小规模纳税人的疑点数据中精准筛取9条,开展一案双查,处理8人次。
下一步,武汉市税务局将继续深耕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持续丰富和优化监督方法。一方面,用好“拿来主义”,充分利用各业务条线积累的丰富指标模型,进行拓展和优化,实现为我所用。例如,在已有判断发票虚开指标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指标参数,查找出虚开多发的税源管理单位和税收管理员,启动一案双查或“双向倒查”。另一方面,用好“经验主义”,通过已查处和曝光的大量案例,立足税务业务和纪检工作的深度融合,分析查找其中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模型,按照闭环流程设计并对指标模型不断验证优化,最终生成准确好用的指标模型,在日常纪检工作中加以广泛运用,推动智慧税务和智慧监督如影随形。同时,要充分利用税务总局和省级税务局大数据平台提供的诸如BI(Business Intelligence)大数据分析等智能工具,加强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助力提升纪检部门的日常监督和案件查处质效。
监督格局转变:从“点面结合”转变为“全面覆盖+重点领域”
当前,全国税务系统正在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一体推进依法治税、以数治税、从严治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税务系统纪检工作必须主动融入以数治税新格局,充分运用全税费种、全链条、全周期、全覆盖的税收大数据,及时有效地挖掘隐藏问题、预防潜在风险,为全系统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注入创新动能,让违规违纪行为无处遁形,不断完善既管人、又管事的监督链条,助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在武汉取得实效。
下一步,武汉市税务局要继续发挥好税收大数据覆盖面广、颗粒度细、精准度高和可分析性强的优势,运用系统思维,通过大数据赋能,进一步促进党委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检部门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大监督格局。加快纪检工作数字化转型,利用数据的穿透力打破信息屏障,补齐监督短板,推动各类监督有效衔接、无缝对接,汇聚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一体化监督合力,共同融入税收治理体系。发挥智慧监督平台内嵌金税三期系统的功能优势,对税务执法、服务、监管等各领域各环节的风险问题进行检视,全面筛选风险线索和薄弱环节,形成监督“基本盘”,由党委全盘统筹形成监督“一张网”。其中,职能部门要根据大数据反映出的风险,结合自身特点,针对性抓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内部监督和本领域、本条线的日常监督;纪检部门要在发挥好“监督的再监督”作用的同时,通过大数据跨领域整合和关联分析功能,汇集各职能监督主体的监督信息,综合信访举报、案件查办、督察审计反馈、巡视巡察反馈等情况,对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比如,针对发票管理、出口退税、风险应对、土地增值税清算、税务稽查等重点领域,通过“一张网”中丰富的多层次的大数据,重点开展数字化盯防、精准化查处。
线索来源转变:从“被动等待”转变为“贯通协同+主动发现”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纪检部门要积极转变“没有信访举报就没有问题、无案可查”的传统认识,依托一体化综合监督体系建设,拓展监督线索来源。近年来,武汉市税务局构建了跨部门、跨层级的一体化监督机制,实现数据的有效共享和工作的高效联动。例如,2025年初,武汉市税务局对税务总局2024年下发的38期案例剖析报告逐一开展梳理分析,根据案例反映的问题和涉及的领域,通过智慧监督平台向局内18个部门精准推送监督项目150项,撬动各部门有效防范风险、堵塞漏洞。
下一步,武汉市税务局将进一步构建完善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一体化数字监督机制,提升主动、快速、精准发现监督线索能力。一方面,在纵向上,实时收集基层税务局监督发现的个性问题,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分析,研判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智慧监督平台为支撑,形成“个性数据采集、共性问题研判、建模筛取疑点、线上发送任务、线下实地排查”的上下贯通工作模式;在横向上,构建专责监督和职能监督有效协同机制,积极打通税费征管各部门、征收管理各环节、职能监督各领域,共同为纪检工作持续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案件线索。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完善税务系统与各级纪委监委以及公检法等部门的数据交互机制,为税务系统监督“数据池”引入更多“活水”。通过税收数据与外部监督数据的碰撞和关联分析,精准锁定核查方向和突破口,提升案件查办质效。积极打造“纪检+业务+数据”的纪检数字化专业团队,培养一批既懂税收业务、又懂纪检工作、还懂数据分析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发挥好“人”这个最关键性因素,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担当尽责的行动干好新时代纪检工作。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 孙文峰)


打印
中国政府网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