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强调,以大数据信息化赋能正风反腐。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日新月异,数字技术深度重塑着各个领域,也推动开创了监督新格局。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与党委纪检组同向发力,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搭建大数据模型、推动大数据监督,聚焦重要领域、重要环节、重要人群、重要节点,深化运用大数据拓展监督办案手段,数字赋能提升监督质效不断取得新成效,“违规享受增值税优惠”等指标模型被嵌入智慧监督平台,“大数据+纪检”智慧监督模式在全国税务系统复制推广。
搭建数据模型,变“数据金矿”为“真金白银”
通过深化智慧监督场景和模型迭代升级,搭建智慧监督模型,可以有效发挥数据要素活力,挖掘发现看似规范现象背后暗藏的蛛丝马迹。
“我们集中人员、集中资源、集中攻关,通过不动产交易智慧监督模型筛选出涉嫌存在违纪违法问题的284条疑点数据,顺藤摸瓜,最终处理处分17人,为国家挽回税款损失1435万元。”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办案人员黄峥说。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日常监督、审查调查、预警纠治等方面的作用,紧盯税务“两权”运行关键环节,借力财行、数风、货劳等职能部门政策业务熟、风险识别准等优势,协同梳理总结廉洁风险点和违规行权典型特征,构建“凝聚共识、模型共建、问题共查、数据共研、执法共频、成果共享”的“六共”建模用模体系,通过筛选数据、比对分析、关联判断等手段抽丝剥茧,精准发现税务干部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关键证据,推动促改促治,一体防治税收风险、执法风险、廉政风险,让智慧监督和智慧税务如影随形。202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已将智慧监督拓展应用至不动产交易、欠税管理、个体户“双定”等10多个领域。
“数据犹如未经雕琢的璞玉,既潜藏着无限价值,也裹挟着杂质。”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副组长周团胜表示,“由于税收业务复杂,智慧监督模型直接筛选数据量大、精准性不足,直接作为问题线索进行处置,可能导致分析结果不精准、研判方向有偏差等问题,进而影响监督办案质效。”为提高数据穿透分析效能,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坚持边探索建模、边验证优化、边实践应用的思路,把数据清洗作为智慧监督的关键环节,建立“抽样核验—质量分析—数据清洗—模型优化”的动态修正链条,抽取一定比例的样本数据,采用“案头+实地”方式双向验证数据有效性,剔除无效数据后,通过优化算法实现监督模型的迭代优化,进一步提高数据甄别敏锐性和输出精准度。
“我们抽取不动产交易智慧监督模型筛出的疑点数据总量的5%作为样本进行双向验证,经清洗剔除适用特定政策、更正申报等因素产生的无效数据后,疑点数据大幅‘瘦身降脂’,数量上降幅达81%,命中率则提升至90%以上,极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效能。”桂林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副组长冯小峰说。
精准锁定线索,变人工核查为数据研判
问题线索是纪检机构开展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的源头和基础。面对腐败隐形变异、手段翻新升级的现实和数据多头管理、联动不足、信息不对称的困局,广西税务系统纪检机构构建了模型筛选、预警推送、核查处理、结果反馈的运行闭环。通过全景式、靶向式扫描,从数据碰撞中找线索,在信息分析中查根源,以数据关联锁定关系网、利益链、资金流,精准揭开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隐身衣”,有力提升了穿透力、精准度、实效性,让隐藏的作风和腐败问题无处遁形。2024年以来,广西税务系统纪检机构通过智慧监督高效甄别、精准锁定问题线索74条。
只有贯通连接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孤岛,将海量数据有机串联,才能更好释放数据效能。为提高运用数据发现问题线索的质效,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与地方纪委监委建立起信息联通、案件联查、监督联动、队伍联建的纪税协作“四联”机制,率先在全国税务系统、中直机关驻桂单位开通央地协查系统信息查询权限,让数据聚起来、动起来、用起来。央地协查系统信息查询权限开通以来,广西税务系统纪检机构与地方纪委监委共享数据458批次、1440余万条。
“过去,我们办案主要依靠谈话突破,开通央地协查系统信息查询权限之后,我们运用外部门提供的涉案人员银行交易信息、行程信息、通话记录等数据,与税务部门掌握的纳税人‘三员’信息、申报信息、开票信息等进行数据碰撞,绘出税务干部与纳税人交往的信息树,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问题,极大提高了监督执纪效率。”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纪律审查室负责人梁玮表示。
得益于智慧监督的精准性,桂林市税务局纪检干部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线索初核阶段引导案件调查的重要作用,通过大数据筛查发现下辖某市税务局业务办理中存在不动产交易计税价格偏低、“房屋取得时间及取得方式”异常修改等疑似问题数据。之后会同税种管理、督察内审、风险管理等部门,从政策执行的准确度、征管流程的规范性、税款征收的足额与否、过错行为的主观意图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研判,对转化为问题线索可能性高的疑点数据辅以人工筛查,最终精准锁定梁某某等人违规办理237笔不动产交易涉税业务的问题线索,夯实了案件查办基础。
“实践证明,数据是监督办案的重要资源,用好了数据就容易发现问题,实现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从‘经验判断’到‘数据研判’,线索精准度的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监督执纪持续提质增效。”桂林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组长覃鸿军表示。
提高办案质效,变粗放监督为精准治理
大数据理念有助于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关联碰撞、甄别筛选、分析研判,梳理分析职能部门业务逻辑、行权履责情况和违纪违法问题数据特征,便能够精准刺破违纪违法行为的层层“面纱”,为案件查办提供有力支撑,实现上下延伸拓展、深挖连带线索,全面提升以案促改促治成效。
2024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深化数据赋能,运用智慧监督模型助力监督执纪工作,在发票管理、税务稽查、出口退税、不动产交易等重点领域发现并查处了一批不担当不作为、以税谋私等方面风腐问题,共立案39件、处理处分201人。“我们依托‘土地增值税清算中介机构关联异常执法行为’监督模型,发现了李某某违规办理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问题线索。我们循线很快固定了证据,开展审查调查工作更有底气、更有方向,也更有效率了。”回想起办案过程,南宁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办案人员李斌深有感触地说。李某某职务犯罪案件,关联21户企业、55名个人,多达80万条数据。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庞大的数据资料,办案人员将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微信账单、银行流水、会计账簿等内外部数据条分缕析,追踪涉案资金来源去向、分析密切关系人员、还原行踪轨迹,绘制形成人物关系图、资金往来图和业务关联图,高效锁定李某某靠税吃税、权钱交易的关键证据。在大量证据面前,李某某如实交代了其违纪违法事实。
风腐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智慧监督也为风腐同查同治提供了有力支撑。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建立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以及广西税务系统纪检机构深化风腐同查同审同治七项措施,不断总结各类数据研判的“技战法”,对违规吃喝等“四风”典型问题,循线追查关联问题,识破障眼法,揪出案中案,实现风腐同查同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在核查稽查干部谢某某‘流连酒局’问题时,紧盯违规吃喝、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四风’问题典型表现形式,运用数据画像、账单分析等方法,在查明该干部利用职务影响力谋取私利问题的同时,还顺带挖出覃某等3人违规吃喝问题。”柳州市税务局党委纪检组办案人员曾伟说。最终,谢某某及覃某等4人受到严肃处理。
大数据监督既要着眼“治已病”,也要关注“治未病”。只有让监督寓于治理、以监督保障治理,才能实现有效监督与科学治理相得益彰。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结合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深化运用“个案查办—类案整治—系统治理”模式,深入剖析政治偏差、目标落差、进度时差、履职温差,从完善体制机制、规范“两权”运行、优化内控指标等角度入手,落实落细以案促改、促治、促建措施,督促职能部门健全土地增值税、税务稽查、出口退税等重点领域的制度机制156项,推动集中梳理和编写内控平台风险指标56个,实现以“数据流”规范“业务流”,不断提高智慧监督治理效能。
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组长黄媛春表示,将持续发挥大数据为税务纪检工作赋能、赋智、赋力作用,有序有力做好应用场景开发、模型构建、数据归集、预警处置、办案促治等工作,真正把数据优势高质量转化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实际效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从严治税有机贯通,为深入实施税费征管“强基工程”和效能税务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党委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