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95.90亿元!2021年,山东经济逆势上扬,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3%,增量高达9967亿元。
这背后,离不开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加码、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以政府收入之减,换经济活力之增。GDP“晴雨表”,折射出山东经济迎难而上、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税费,坚持做“减法”
2021年的最后一天,省政府印发《2022年“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一批)》,聚焦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制造业提质增效、科技创新转型发展三大领域,推出多项针对性强的减税降费政策。比如,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提高至15万元;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负降至2.5%;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制造业企业提高至100%;对先进制造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等。
这是减税降费在2021年基础上的继续加码。2021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四批政策清单,全年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
推进减税降费的工作远不止于此。
事实上,早在2013年国家开始实施“营改增”等政策开始,山东就不再“安于现状”。为了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几年来,山东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在严格落实国家减税政策、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自我加压、深挖潜力,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先后出台《关于支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若干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扩内需补短板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在权限范围内实施了多项地方性减税措施,包括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下调高新技术企业税额、下调或免征公共运输服务业相关税费等。到2017年,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全部取消。
减税降费成效如何?纳税人最有发言权。
2019年,深化增值税改革登场,制造业等行业16%的税率降至13%。仅此一项,临沂市三丰化工有限公司全年节省500多万元。
2021年,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累计享受到2亿多元的税收优惠,其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占了将近一半。
节约下来的资金怎么花?企业对此早已有谱。三丰化工用于科技创新和市场开拓;新时代药业用于自主研发,2021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7%。
减税降费就像企业转型升级的“引擎”,为企业提供了更多流动资金,注入更强发展信心和转型动力。这就是以政府收入的“减法”换取企业效益的“加法”和市场活力的“乘法”。
服务,努力做“加法”
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重要的解热镇痛药生产和出口基地。2021年,企业的出口退税款全部实现“一日到账”。董事长表示:“财税部门高效的服务使我们有更加充盈的流动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当中去,让我们的步伐更加稳健了。”
这是山东打造一流税收营商环境,服务做“加法”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减税降费工作,将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奋战,全方位推进落实,确保第一时间释放减负红利,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为了让企业及时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山东召开多轮次新闻发布会,充分利用办税服务厅、部门网站、纳税人学堂专题培训、税企微信群等各类载体,广泛开展减税降费政策宣传,并持续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活动,财税部门共同进企入户送政策,携手同心解难题,确保让每个纳税人和缴费人应知尽享。
2021年年初,“瞪羚企业”乖宝宠物食品集团计划研发宠物食品鲜肉高添加技术,并增设一条新的生产线。因投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反复考量之下迟迟没有动工。财税部门上门服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详细讲解了制造业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测算出集团可享受300多万元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和500多万元的增值税留抵退税。集团吃了“定心丸”后,项目很快就启动了。
服务做“加法”还体现在推进办税缴费便利化。2021年6月1日,全省财产和行为税合并申报正式上线,整个申报流程优化升级,10个税种申报统一到1个入口,纳税人填报表单数量减少约2/3、数据项减少约1/3。出口退税事项绝大部分“一次不用跑、全程网上办”,一类出口企业和重点出口企业随报随批、随批随退、即时到账。
服务做“加法”,除了下好“攻手棋”,还得下好“防手棋”。防什么?防左手出、右手入,防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为此,山东将所有政府性收费项目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并实施动态更新。同时,建立涉企税费动态“监测点”,聘请涉企税费“监察员”,开通涉企税费电话“直通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市场主体。
这套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的组合拳,被命名为组织、落实、宣传、服务、督导、保障“六到位”工作法,被中组部编入有关丛书。
在落实“六到位”工作法中,山东开创了党建先行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减税降费工作全过程,有效将党建力量转化为业务助力。
税收优惠落实更精准,涉税问题解答更及时,最大程度方便纳税人,山东税务服务用“加法”为企业打好了“金算盘”、为百姓带来了获得感。
市场主体,“如鱼得水”活力迸发
从“营改增”到个人所得税改革,从增值税税率下调到持续推出符合省情的创新政策,减税降费为山东经济复苏腾飞注入了持久动力,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活力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实。
莒县,绿芦笋出口量占全国的70%,当地有很多芦笋生产加工企业。绿坤芦笋制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春天,其负责人笑得尤其灿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继续提高,他不用交税了,未来发展更可持续。
威海,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减税带来的红利,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通过机器换人提高生产线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改造后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能耗降低35%以上,企业多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博山,金晶集团董事长谈及减税降费政策,动情地表示:“减免的税收优惠我们将全部用于产品研发,不断加强技术革新,提升技术水平。请国家放心,今天为企业减的税,今后将加倍回报国家、回报社会。”
减税降费,既为小微企业添力提气,又让“山东智造”“中国制造”前行路上“腰杆更挺”、信心更足,大小市场主体“如鱼得水”、活力迸发。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成效卓然。
2021年,全省市场主体规模大幅增加,年末突破13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高端服务业蓬勃壮大,全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5%。新增城镇就业124.2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05元。
“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2022年,山东已经走到了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五年。闯关夺隘、攻城拔寨,山东将凭借九个方面比较优势,以“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姿态,持续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拓展动能转换空间,让发展动力更加澎湃,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青山常绿,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