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功能材料产业是宁波“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布局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全国首批7个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之一,宁波在化工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磁性材料、电子信息材料、功能膜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领域的积累,正加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
采销两端“热力迸发”
产业发展的活力,首先体现在采销两端。税收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宁波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开票销售金额同比增长5.8%,受票采购金额同比增长8.2%。“双增长”的同时,采销比提升至0.86。这意味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适配度持续提高,利润空间保持相对充足,发展韧性稳步增强。
产销两旺的热度,也传导至产业升级的“刀刃”上。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设备升级动作,在这股“智造”转型浪潮中脱颖而出。作为一家专注绿色低碳功能性材料、生物基及可降解材料和新材料改性研发与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今年加大了采购生产线及智能检测设备力度,前三季度购进机械设备类产品同比增长36.49%。
“订单多、投资大,各类合同堆了一摞,最担心的就是印花税申报出问题。”企业财务经理说,设备采购合同条款繁杂,签订的框架合同涉及预付、实际结算等多个节点,传统申报方式很容易出现申报不及时、漏算计税依据等情况。
在企业梳理合同的关键节点,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奉化区税务局干部通过税务大数据捕捉到企业的大额设备采购动态,依托买卖合同印花税风险模型,比对定位潜在风险后,与企业逐一梳理合同条款,标注申报节点和风险提示,协助预防买卖合同印花税错报、漏报问题。
产品出口“破局拓疆”
如果说,采销两端的“热力迸发”是宁波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活力的直观体现,那么在国际市场上的“破局拓疆”则彰显了其向外发展的强劲韧性。税收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宁波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
“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我们的核心产品高性能光学反射膜打破了国外垄断,进入全球市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副总李辰介绍,企业出口业务近年稳步攀升,今年上半年出口销售额达2.27亿元,占总销售额比重达43%,国际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在企业拓展海外版图的过程中,税收政策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李辰表示,前三季度,在税务部门辅导下,210余万元出口退税及时到账,为企业加速技术迭代升级、灵活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提供了保障。“税务干部还为我们送来了最新的出口退税指引,政策解读和风险提示都很清晰实用。”李辰说。
“龙头领航、尖兵攻坚、基础托底”
产业在国际市场“破局拓疆”的支撑,也在于后端的创新生态。当前,宁波已形成“多层次、全链条”的新型功能材料创新体系和“龙头领航、尖兵攻坚、基础托底”的立体格局,初步形成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全链条孵化体系。
作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宁波环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将税收合规纳入战略管理体系,成立专业税务团队,构建涵盖绿色政策研究、申报流程优化、优惠备案复核、档案归集管理等环节的闭环管理机制。“税收合规让我们在招投标资质审核、融资授信评估、跨境合作等环节中更有底气。”企业财务负责人傅凡平表示。
宁波税务部门基于大数据分析应用,多维归集企业全生命周期涉税数据,设定动态风险指标对企业进行全税种“健康筛查”,同时集成涉税风险预警清单、政策指引库及实务操作指南,开展“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在推动涉税风险防控关口前移的同时,为企业对接创新服务搭建桥梁,提升企业合规发展与创新突破的双重能力。


打印
中国政府网
京公网安备 110401027000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