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队伍呈现数量增多、分布较广、流动时间长的特点,给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带来新挑战。为让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及时得到党组织关心,就近就地发挥优势作用,国家税务总局离退休干部局(以下简称总局离退局)针对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总结各地实践经验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税务系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增效赋能。
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的实践探索
总局离退局按照“先行先试、以点带面、逐步铺开”的工作思路,总结提炼各地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的创新机制做法。
强化服务,让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流而有家”。从“小切口”入手提升服务质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一是设立异地流动党员之家。按照地域相近、便于组织的原则,对退休后已回原籍居住但不转接党组织关系的干部,视人数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后,成立异地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实现有形和有效“两个覆盖”。二是打造共享活动场所。将闲置办公用房改建为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实行互通联动使用,为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政治学习等提供场所。三是搭建网上指尖学习课堂。将在职干部党支部每月学习资料同步到线上,推送给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打破集中学习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实现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理论学习常态化,确保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常充电、勤补钙。
建章立制,让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流而有管”。结合税务系统实际抓好建章立制,持续提升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质效。一是实行党员信息定期核查制度。建立管理台账,全面掌握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流入地及生活情况。实行定期核查,对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确保信息准确、更新及时。二是建立外出流动党员管理制度。通过强化责任落实,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主阵地,要求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外出前,向本人所在党支部报告,确保党支部实现“四个知道、一个跟上”,即知道流动党员在哪里、干什么、想什么、有什么困难,教育管理相应跟上,做到流而有管理、管而有温度。三是落实常态化走访帮扶制度。以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需求为出发点,常态化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做到“三必访”(经常性走访、重点走访、节假日走访)、“三必到”(离退休干部生病住院必到、遭遇意外必到、病故必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求实创新,让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流而有为”。鼓励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发挥独特优势,释放“学而不止、退而不怠、最美夕阳红”的正能量。一是青老联学铸忠诚。邀请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为青年干部开展专题党课,激励青年干部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铸牢对党忠诚信仰,跑好时代接力棒。二是桑榆“童”行心向党。结合税收宣传热点,组织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带着税收知识进校园,通过举办税收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为青少年送上丰富的税法知识。三是志愿服务显真情。探索“双报到”机制,引导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进社区、进校园、进机构,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以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周围群众,让“夕阳红”成为温暖“志愿红”。
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的难点及薄弱环节
为深入了解相关情况,总局离退局在全国税务系统抽选福建、湖南等9个省市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发放统计表、开展问卷调查和电话询问等方式,对所属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数量、年龄结构、身体状况、流动原因等18项内容摸底。通过对20055份有效问卷评估分析,全面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原因。调研显示,目前税务系统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虽然在党员总数中占比不高,但已具有一定规模且呈增长趋势。流动原因主要包括随迁、照顾晚辈、异地养老等,在地域上呈现以省内流动为主并扩展到较大范围跨省流动的特点。
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的难点。一是流动情况较难掌握。少数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外出前主动报备意识还不够强,使得基层党组织难以及时掌握最新情况,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服务。二是流动对象特征多样。由于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文化水平等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对基层党组织管理和服务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如果服务管理缺乏针对性,管理目标就难以实现。三是流动管理归属难以界定。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从流出地到流入地,游离于个体与组织之间,被动接受多方管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基层党组织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有的基层党组织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到位之处。一是重视程度不够。尽管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在离退休干部党员总人数中占比较低。有些基层党组织对这部分党员缺乏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未能做到动态管理和及时跟进,为后续管理带来困难。二是制度没得到有效落实。个别党务工作者对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界定范围、权利义务及相关制度规定认识不够清晰,导致组织活动中责任主体不明确、教育管理不到位。三是教育管理手段滞后。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和单一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特殊实际和需求。部分基层党组织缺乏对教育管理工作的系统研究,在教育引导、宣传学习、活动开展、平台创建等方面存在盲区,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四是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区域合作有待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组织关系接转机制,以及属地化管理制度还需要进一步规范落实。
创新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机制的思路对策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确保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组织上有归属、思想上不落伍、管理上讲规范、作用上能发挥,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机关党委和省局机关关工委共同举办“孝老敬贤,助力青少年成长”主题活动,退休同志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激励青少年潜心求知问学、锤炼过硬本领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建设。一是制定规范化指导性文件。把加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作为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围绕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税务系统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措施》,明确责任主体,坚持分类管理、多方协同配合,统筹推进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组织生活、关爱帮扶、权益保障等落到实处。二是探索双向管理模式。发挥“金税桑榆”离退休干部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势,通过完善登记建档、联系汇报、民主评议等机制,探索建立流入地流出地党组织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模式,确保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退休不褪色、流动不流失”。三是建立党建考核评价体系。把履行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管理职责纳入各级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考核,作为评价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确保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中落实到位。
抓实两个覆盖,延伸工作触角。突出政治功能,建强基层党组织,实现教育有深度、管理有精度、指导有力度、服务有温度。一是切实增强思想引领力。突出“学思想、强党性、听党话、跟党走”,以不同的视角和维度开展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专题宣讲等,真正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流动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思想交流的平台。二是切实增强组织凝聚力。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推进基层党组织设置,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集中居住地建立异地党支部,使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党组织,都能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三是切实增强群众服务力。持续关注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思想动态,通过开展个别谈心活动,深入了解并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生活有困难的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在政策范围内进行帮扶关爱,送去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实行动态管理,健全落地机制。坚持管理创新、精准服务理念,健全动态管理机制,使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有效管理中。一是精准摸排“零遗漏”。将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纳入年度党建工作统计,围绕思想状况、流出时间、流动原因、联系方式、居住地址等内容全面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二是规范机制“零流失”。建立离退休干部党组织联系服务流动党员机制,完善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服务工作、联系、管理和学习等机制,确保思想不散、学习不断、管理不乱。三是服务管理“零距离”。提升离退休干部工作信息化建设水平,把学习课堂拓展到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上,实施分级分段精细管理服务,确保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内在活力。创新活动载体、丰富组织形式,引导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发挥特长优势,书写精彩华章。一是永葆初心跟党走。以老年大学为载体,通过举办老年书画展、摄影展等活动,增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的向心力、凝聚力。二是优化考核评价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党员考核评价体系,督促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对履行职责义务不到位的党员,该批评的严肃批评,该处理的坚决处理,切实维护党规党纪的严肃性,促使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重视党员身份、履行党员职责、维护党员形象。三是银发生辉添光彩。按照“建新功”要求,鼓励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发挥“金税红霞”志愿者的作用,进社区、进校园、进机构,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精神的内涵,释放暖心正能量,使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在争当流动先锋的过程中追随组织步伐,实现人生价值。(本文系国家税务总局2024年度机关党建课题研究获奖成果)
(作者:张林海 许艾 林明杰,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离退休干部局)